科技加持让城市焕新貌“数字建造”好房子“多点开花”释放强大潜力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2025年的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主题是“人民城市 智绘未来”。现在,智慧与科技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城市面貌。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智能建造取得积极进展,一大批先进成套技术体系和新装备、新材料、新产品投入应用,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2025年是北京、天津、重庆等24个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收官之年。截至目前,各试点城市大力拓展试点工程应用场景,探索培育智能建造新产业,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涌现出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建筑机器人、建筑产业互联网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目前,在政策引领与市场驱动下,一批标志性项目与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在重大工程中普遍应用,智能施工机器人纷纷“上岗”,能够高效完成焊接、喷涂、铺砖等重复性、高危作业,不仅提升了工程精度与效率,更保障了施工安全。
与此同时,智能建造与绿色低碳协同推进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全国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约8亿平方米,改造后建筑冬季室温平均提升3至5℃。光伏建筑玻璃、自修复混凝土、气凝胶保温材料等新型建材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重大项目中推广应用,有效降低建筑运行能耗与碳排放。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吴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推进,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AI等一些新的智能化技术,持续融入从设计到建造,到后期的运维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可以说是更精细化,更绿色化。这也大幅度地提升了建筑业智能化水平,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3D打印 让建筑更具个性
如今,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我们正在通过智能建造,让建筑的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通过3D打印设备“打印”出来的城市文化剧院你见过吗?
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中央主轴上,一座形似白鹭展翅的建筑正拔地而起,它就是全球最大的3D打印智能建造建筑“雄安之翼”文化剧院。
它的外立面的装饰板像白鹭的羽毛,每一片都经过3D打印精准定制,弧度、尺寸甚至肌理皆不相同,组合出流畅而富有张力的整体形态。
据了解,这些特制“羽毛”采用特质塑料制成,若用传统方法制作,每一片都需单独开模,成本高、周期长。而3D打印如同一位“数字雕塑师”,通过建模与打印一体化成型,可精准复刻每一片羽翼的灵动曲线。现场施工人员,只需像“拼乐高”一样,将这些预制的“羽毛”单元逐一组装,借助AR定位技术精准安装。
不仅在雄安,3D打印建筑技术如今已在全国多地“开花”。上海宝山的“智慧湾”科创园内,一座3D打印的彩虹桥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江苏苏州的产业园中,多栋打印而成的办公空间已投入使用。这些建筑不仅造型别致,更以高效、环保的建造方式,展现出“数字建造”的强大潜力。
吴璟表示,3D打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特别是经过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之后,能为建筑以更低成本实现个性化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也为我们在城市中进行建筑和基础设施设计和建造创造更多可能性。
智慧工地 机器人大显身手
除了3D打印,在虚拟世界中模拟施工过程,借以提前发现可能遇到的问题,还有像搭积木一样盖楼的造楼机、组团作业的机器人“工友”、无人塔吊,越来越多的智能装备,已经出现在了我们的建筑工地当中。
在成都,这个“大块头”是一台工业化造楼机,它将施工平台、模板系统与智能布料机、机械臂集成一体,沿外墙自主爬升,在提升建设速度的同时,还可以大幅降低施工噪音。
在杭州余杭国际体育中心工地,机器人“工友”也已组团上岗。这台焊接机器人,它不仅能够灵活挥动机械臂,而且速度快、质量稳。
这台三维扫描机器人,仅用半天时间,就可以完全采集完成这座容纳6万人的体育中心的外围施工数据。有了它采集到的这些数据,可以形成可视化、数字化的报告,为后续质量管控、数字化交付等提供高精度测量数据。
而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上,5G塔吊正进行高空精准吊装。塔吊司机们无需攀爬高空,就能在地面控制室远程操控数百米外的20台塔吊。而且每台塔吊配备11个摄像头,可以实现360度无死角监控。
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筑业新装备不断迭代升级,不仅打通工程装备科学研究、实验研发、推广应用链条,还有一大批新型装备成为推动工程建设的“利器”和彰显大国建造的“国之重器”。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城市
“人民城市 智绘未来”。世界城市日所探讨的是关于如何建设家园的问题。我们能否住得更舒适?出行能否更便捷?环境能否更宜居?社区能否更有温度?如今,中国城市治理的成效,既见于地标大道,更藏于街巷肌理,变化可谓日新月异,而中国城市建筑的科技和理念也受到关注。
在许多来华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看来,近几年中国的城市建筑,不仅建造速度快、建造水平高,而且巧妙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展现出独特的东方魅力与创新活力。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近几年来中国在持续的城市更新过程中,从最初对城市本身的重视,转变为对人的重视,即“以人为本”。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杜玉梅
最新阅读
- 
			
“深交所·创享荟”打造资本市场服务国企改革新典范
9月27日,深交所举办第九期“创享荟”国企专业化整合专场活动。“创享荟”是深交所着力打造的具有深市特色的市场服务品牌,目前已围绕热点主题举办了多期专场活动,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深交所相关负...
 - 
		
微软在GitHub上线开发工具包,助力开发者使用Rust语言编写Wind
,微软Azure首席技术官MarkRussinovich日前在X平台发文,公开微软最近宣布“扩大采用Rust语言的成果”,微软同时还在GitHub中发布了一系列开发工具包,让开发者可以使用Rust语言...
 - 
		
擦亮“金融为民”底色光大银行多维发力谱写“人民金融”新篇章
像这样面向听障人士的手语服务模式,光大银行已持续运行了四年。四年来,光大银行通过收集听障客群金融业务需求及沟通痛点,让金融服务更贴近听障人士的日常生活。而这,只是光大银行践行“金融为民”初心,努力提供...
 - 
			
云南信托联合多家金融机构进乡村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近日,为帮助广大农村群众进一步提升金融素养及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助力打造诚信、健康、安全、和谐的金融环境,在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昆明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及昆明市西山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共同协调组织下,...
 - 
		
“领头羊”计划走进广州番禺,超59家企业具备上市潜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翁榕涛实习生曾日丽广州报道 9月26日下午,广州企业上市“领头羊”行动计划“番禺行动”启动仪式在番禺节能科技园交流中心举行。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今年7月以来,广州市地方金...
 - 
		
算力牛股中际旭创股价“反攻”800G能否助三季度业绩惯性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实习生原婷婷北京报道 近期受国内外AI利好消息驱动,二级市场上,中际旭创股价重新抬头,9月26日、9月27日连续上涨。截至9月27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114.07元/股,收...
 - 
		
索尼申请外置小型触摸屏专利,可“架在”PS5手柄上远程游玩游戏
,据外媒gamerant报道,索尼近日注册了一项新专利,从文件内容上来看,这项专利主要显示,外加可以使用一个“触摸屏”连接DualSense手柄,来游玩PS5游戏。 图源索尼 索尼于此前正式公布了...
 - 
		
国庆黄金周运输今日启动,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超250万人次
国庆黄金周运输启动。 9月27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天是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首日,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逾250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多发送60余万人次,增幅超三成。 ...
 - 
		
阿里拟分拆菜鸟在港上市菜鸟子公司已申请上百项物流专利
9月26日,阿里巴巴港交所公告,拟通过以菜鸟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的方式分拆菜鸟。拟议分拆完成后,阿里巴巴将继续持有菜鸟50%以上的股份,菜鸟将仍为其子公司。 天眼查App显示,菜鸟网络科技有...
 - 
		
分析机构:中国消费者平均需要119%月薪,才可购买苹果iPhone15P
,苹果公司本月发布了iPhone15系列手机,其中iPhone15ProMax国行起售价为9999元人民币,分析机构WorldofStatistics日前分享了相关统计数据,概述了全球各国家地区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