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网 -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收藏本站

理想汽车毁约后,那些无奈的毕业生

2022-05-17 14:15来源:中国电商网  

理想汽车毁约后,那些无奈的毕业生

毕业前一个月,李给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一记重锤。

5月中旬,“金三银四”春招已经结束,工作机会难找,学校也帮不上忙。

“辅导员能做的就是安慰我。”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应届毕业生曾金浩已经收到解约通知。在与李签署三方协议之前,他拒绝了其他机会,他没有其他选择。他错过了学校所有原本零散的讲座。

南京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也收到了李的退订邮件。

“如果公司要破产或者发生其他意外,3月份就毁约,给大家时间参加春招,可以理解。”乐可说,明明公司发展良好。日前,其召开一季度财报会议,现金储备511亿元,但却毁约。

期盼

去年秋季招聘结束后,曾金浩从众多应聘者中选择了李。他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

曾金浩经过三轮面试,于2021年12月拿到了副刊里的李offer,在企业系统部做Java开发,月薪15500元。

与此同时,华东理工大学的准硕士李易收到了智能感知系的录取通知书。他认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前景可观。5G技术成熟后,可以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

柯和他们有同样的想法。“在新能源赛道上,中国汽车企业极有可能弯道超车,年轻人有机会抓住风口。”大厂抛出了年薪30多万的offer,却放弃了,选择了李智能硬件的职位。

网络上企业“优化”、“毕业”、“裁员”的新闻不断,年轻人用脚投票,选择更有活力的新能源车企。

在过去的两年里,李的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员工数量来看,去年李全力以赴,一年内增加员工7720人,达到11901人。从交付量来看,2021年李交付9万辆,远超2020年的3.3万辆。

今年年初,李还宣布以4.3亿元收购重庆两江新区一块工业用地,建设第三个生产基地。这是李继常州工厂和北京工厂之后的第三个生产基地。

为了熟悉工作环境,今年3月至5月,曾金浩赶到位于江苏常州的生产基地实习。

失败

暴风雨突然来临。

离开常州工厂没几天,曾金浩就收到了李的解约邮件。在接到通知之前,公司很平静,没有“裁员”的消息。

实习时认识的一个同事向曾金浩透露,常州工厂Java开发岗一共招了30个人,现在只剩10个人了。

曾金浩说,常州工厂的“品测”等部门也有不少应届毕业生收到了取消邮件。

我以前的同学在常州有个租房群,里面都是刚毕业的,拿到了理想的offer。这两天,群里组织了一次投票。结果显示,该集团约60%的学校招生已被取消。

曾金浩告诉《21CBR》记者,最理想的是,这次违约与实习时长无关。“四个学生实习半年了,也收到了预约通知。”

乐认为自己是公司内部斗争的受害者。李的裁员与首席技术官今年2月的离职有关。

“技术官僚走了,我们是他的直属部门,已经被边缘化了。”乐了解到,去年12月,智能硬件部门新进了一批员工,试用期内正在被裁。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业务变化和不稳定的销售."认为这就是李踩下刹车的原因。

5月初,李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男在第一季度业绩会上承认,当前车市存在一定风险,受疫情影响,消费者消费意愿降低。

他说,未来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供应链能否恢复稳定。李80%以上的零部件供应商位于长三角,其中很大一部分位于上海和江苏昆山。

上海、北京等地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已经在4月份的数据中有所体现。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4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8.8万辆,环比下降近40%。

被调到新的工作岗位

“我没有机会换工作。公司直接找我谈赔偿。”曾金浩透露,根据李的“一个月工资”方案,他将获得15500元的补偿。

乐可对这个计划持怀疑态度。他同意解除合同后,三方协议和解约函迟迟未发。

针对邮件中提到的“转会机会”,乐可直言,“那是谎言”。

他解释说,和他收到取消邮件的是同一个岗位学校的50多名学生,但公司只提供了一个调动名额,这仍然是一个与原工作有很大不同的工作。

“一个同学通过了转岗面试。面试官直接告诉他工作匹配性很差,劝他不要来。如果他来了,他可能会被劝阻。”

12日,告诉《21CBR》记者,李提出的转,是把做java开发的学生转到图形开发和机器学习,把应聘大数据岗位的学生转到嵌入式开发。

“面试时间很紧。上午会通知我,下午开始面试。”姚远抱怨说,面试过程只是一个形式,这实际上是裁员。他不会考虑换工作。

将来的

重新找工作是唯一的选择。

收到取消邮件后,曾金浩一夜失眠。“互联网行业裁员的消息太多,我不敢去,所以选择了新能源车企。谁知道李会不会毁约?生活可能要改变了。”

李易即将开始硕士论文答辩,同时疯狂投简历找工作,压力很大。他说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找工作,暂时不会考虑车企,太不稳定了。

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科院等高校与比亚迪等企业合作,为此次被取消学籍的学生提供绿色通道。

在乐可眼里,这可能是现阶段最好的工作机会,但待遇肯定不如之前的offer。

乐可说,合同解除后,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可以保留,但无济于事。大公司的招聘会将毕业时间限制在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今年夏天大概率只招2023届。

“只有底线最低的公司才会在5月毁约。”他生气地说。

离职前,李每月给工资2万元。姚说,他现在找不到薪水相当的工作,下半年就待在家里投简历。

“未来不确定。这就像在你开始奔跑之前被人绊倒一样。”

责任编辑:樊华

最新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