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院士:智能底盘迎规模化爆发前夜,国产零部件市占率突破80%
“目前在智能电动汽车行驶安全事故中,危害情况下的自动驾驶退出、驾驶员无效接管等现象,已成为制约整车安全的重要痛点。”10月23日上午,2025电动汽车智能底盘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如是指出。
随着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稳居全球第一,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乘用车渗透率超过50%,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稳定扩容,正引领智能底盘产业进入规模化产业推广的新时期。
智能底盘产业进入规模化爆发前夜
李骏院士在演讲中展示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25年我国乘用车主动悬架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80%,制动系统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到38%,多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产品国产供应商出货量跻身全球前十。
“头部零部件产品输出北美、欧洲、日本等海外市场,汽车自主零部件产品也迎来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李骏院士表示,这表明中国智能底盘产业链已经成熟,彻底打破了海外品牌在高端底盘零部件领域的垄断格局。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被视为智能底盘“颠覆性技术”的新型全线控执行机构正加速迈入量产阶段。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和线控转向系统(SBW)作为智能底盘领域的两大颠覆性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前夜。
前,国内多家零部件企业的EMB产品已完成多轮冬季极寒测试,并通过了严苛的SOD功能安全认证,解决了低温环境下制动响应延迟的行业痛点;线控转向系统则在国内替代性车型中率先实现量产试点,取消了传统转向柱的设计,不仅提升了车内空间利用率,更实现了转向比的无级调节。
“相关国家标准和市场准入机制正在加快制定,2026年有望实现新型全线控执行机构的规模化量产。”李骏院士表示。
智能底盘不仅是汽车的承载平台,更是执行整车行驶任务的核心单元。李骏院士强调,依托底盘域内融合和跨域协同技术,智能底盘能够认知、预判和控制车轮与地面间的相互作用,管理自身运动状态的能力正在逐步提升。
规模化推广的背后,是智能底盘对整车性能的全面赋能。作为汽车的“承载平台”和“执行单元”,智能底盘通过域内融合与跨域协同技术,不断提升对车轮与地面相互作用的认知、预判和控制能力。
目前,主流车企推出的智能底盘已实现线控执行、多模式转向、跨域冗余重构等创新功能,在拓展安全边界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整车的操控性能与运动安全。
以上海车展期间发布的智己线控数字底盘为例,其通过整车X、Y、Z三向六自由度数字化融合控制,让近5米长的车身实现了4.69米的最小转弯半径,高速行驶时还能自适应降低转向灵敏度,兼顾了操控性与稳定性,这种性能提升正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核心决策因素之一,进一步加速了智能底盘的市场化进程。
智驾与底盘的“端到端”融合迫在眉睫
“自动驾驶系统和智能底盘是智能电动汽车重要的安全部件,决定了整车行驶的安全性。”李骏院士指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向L3及以上级别演进,汽车的执行安全问题愈发突出,严重威胁着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自动驾驶和智能底盘是决定整车运动安全的两大核心系统,但目前两者的衔接存在严重断层。”李骏院士的话一针见血。
他解释道,当前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多聚焦于感知、规划、决策环节,输出行驶轨迹后便完成了“任务”,但对于“底盘技术能否接住轨迹要求、车轮与整车动力学是否可行”等关键问题,并未形成闭环验证体系。“现在的模式就像‘大脑’下达了指令,‘手脚’却跟不上节奏,这种协同失衡是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
面对这一挑战,李骏院士提出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从感知直接到车轮执行,建立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这要求行业在顶层规划方面,立足于整车安全,强化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协同的顶层设计与统一管理,规避两者失衡带来的安全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从感知到车轮”的端到端融合体系。李骏院士强调:“智能底盘和自动驾驶的深度融合,是保障整车行驶安全的关键技术,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他提出,未来行业需要打破“智驾研发”与“底盘研发”各自为战的壁垒,建立协同开发机制,让底盘的执行能力与智驾的决策能力同频共振。
要实现真正的端到端融合,需要从顶层设计和技术实践两个层面发力。在顶层规划上,李骏院士建议立足于整车安全目标,建立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协同的统一管理机制,将底盘的执行能力指标纳入智驾系统的研发体系,避免出现“决策与执行脱节”的设计缺陷。
其次,在底盘技术实践方面,强化智能底盘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自主可控,加强智能底盘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深度协同。
在技术实践上,要强化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一方面提升底盘线控执行机构的响应精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优化智驾系统的动力学建模能力,让决策指令更贴合底盘的实际执行极限。
只有让智驾系统“懂底盘”,让底盘系统“响应智驾”,才能真正提升整车的运动安全水平。
中国智能底盘迈向全球引领
“未来十年是我国底盘产业实现跨域式发展的黄金窗口期。”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浪潮,李骏院士表现出强烈的信心。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今天,我国汽车底盘技术正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智能底盘产业不仅在技术创新上加速突破,更在产业链协同上形成了独特优势,有望实现全球引领发展。
巩固核心零部件优势是实现引领的基础。李骏院士强调,在规模化推广的同时,行业必须严把产品质量关,持续提升制动、转向、悬架等核心零部件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一致性。
与此同时,要积极布局增量创新技术的科研攻关,重点推进驱制动一体化智能行驶单元、AI智能算法等前沿技术的研发。驱制动一体化技术通过将驱动电机与制动系统集成设计,不仅能降低零部件重量和成本,更能提升能量回收效率和控制响应速度;AI智能算法则能通过学习不同路况和驾驶习惯,实现底盘参数的自适应调节,进一步优化驾驶体验。
李骏院士特别提醒,新技术研发要充分预判实施难度与落地可行性,避免“技术空想”,要形成“研发-测试-量产”的闭环机制。
构建全新标准体系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当前智能底盘技术的迭代速度已经超过了标准创新的速度,原有标准的制式模式亟待改变。”
李骏院士指出,我国在智能底盘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市场数据,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加快构建覆盖设计、研发、测试、量产全流程的标准体系。尤其在L3以上自动驾驶领域,冗余安全是不可回避的技术底线,行业必须突破当前单部件冗余的局限,从整车层面建立制动、转向、驱动的跨系统互备机制。“为高级自动驾驶制定一套覆盖系统冗余度的底盘安全标准,已刻不容缓。”
总结:
随着整车智能化进程加速,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的协同创新成为行业制高点。华为、比亚迪、上汽智己等企业已率先推出数字化底盘系统,通过底盘、座舱和智驾的打通,实现更好的协同控制。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智能底盘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随着技术进步、标准完善和产业链协同,智能底盘必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换道超车”的核心动力,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出更坚实的步伐。正如李骏院士所言:“智能底盘的革命才刚刚开始,未来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如思
最新阅读
-
“深交所·创享荟”打造资本市场服务国企改革新典范
9月27日,深交所举办第九期“创享荟”国企专业化整合专场活动。“创享荟”是深交所着力打造的具有深市特色的市场服务品牌,目前已围绕热点主题举办了多期专场活动,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深交所相关负...
-
微软在GitHub上线开发工具包,助力开发者使用Rust语言编写Wind
,微软Azure首席技术官MarkRussinovich日前在X平台发文,公开微软最近宣布“扩大采用Rust语言的成果”,微软同时还在GitHub中发布了一系列开发工具包,让开发者可以使用Rust语言...
-
擦亮“金融为民”底色光大银行多维发力谱写“人民金融”新篇章
像这样面向听障人士的手语服务模式,光大银行已持续运行了四年。四年来,光大银行通过收集听障客群金融业务需求及沟通痛点,让金融服务更贴近听障人士的日常生活。而这,只是光大银行践行“金融为民”初心,努力提供...
-
云南信托联合多家金融机构进乡村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近日,为帮助广大农村群众进一步提升金融素养及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助力打造诚信、健康、安全、和谐的金融环境,在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昆明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及昆明市西山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共同协调组织下,...
-
“领头羊”计划走进广州番禺,超59家企业具备上市潜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翁榕涛实习生曾日丽广州报道 9月26日下午,广州企业上市“领头羊”行动计划“番禺行动”启动仪式在番禺节能科技园交流中心举行。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今年7月以来,广州市地方金...
-
算力牛股中际旭创股价“反攻”800G能否助三季度业绩惯性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实习生原婷婷北京报道 近期受国内外AI利好消息驱动,二级市场上,中际旭创股价重新抬头,9月26日、9月27日连续上涨。截至9月27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114.07元/股,收...
-
索尼申请外置小型触摸屏专利,可“架在”PS5手柄上远程游玩游戏
,据外媒gamerant报道,索尼近日注册了一项新专利,从文件内容上来看,这项专利主要显示,外加可以使用一个“触摸屏”连接DualSense手柄,来游玩PS5游戏。 图源索尼 索尼于此前正式公布了...
-
国庆黄金周运输今日启动,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超250万人次
国庆黄金周运输启动。 9月27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天是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首日,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逾250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多发送60余万人次,增幅超三成。 ...
-
阿里拟分拆菜鸟在港上市菜鸟子公司已申请上百项物流专利
9月26日,阿里巴巴港交所公告,拟通过以菜鸟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的方式分拆菜鸟。拟议分拆完成后,阿里巴巴将继续持有菜鸟50%以上的股份,菜鸟将仍为其子公司。 天眼查App显示,菜鸟网络科技有...
-
分析机构:中国消费者平均需要119%月薪,才可购买苹果iPhone15P
,苹果公司本月发布了iPhone15系列手机,其中iPhone15ProMax国行起售价为9999元人民币,分析机构WorldofStatistics日前分享了相关统计数据,概述了全球各国家地区消费者...




